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答疑

保险中的猝死与用工猝死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保险需要单独说明两者赔偿不同?

  • 网友
  • 时间:2025-04-21 09:47:31
  • 21人阅读
简介 一、定义范畴1.保险中猝死:通常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一般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疾病、机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暴力性突然死亡。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产品特点对时间限制等进...

一、定义范畴
1.保险中猝死:
通常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一般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疾病、机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在出现症状后 24 小时内发生的非暴力性突然死亡。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产品特点对时间限制等进行微调,也可能要求提供医疗机构的诊断书或相关司法机关的法律文件来证明死亡原因。
2.用工猝死: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这里的 “工作时间” 一般是指职工按照用人单位规定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包括加班时间。“工作岗位” 包括职工日常工作的地点以及因工作需要临时到其他地点从事工作的地点。

二、保障依据
1.保险中猝死:
保障依据是保险合同条款。不同的保险产品,如寿险、重疾险、意外险(部分含猝死保障附加险)等对猝死的赔付规定不同。例如,寿险通常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的猝死承担赔付责任;重疾险若包含身故责任或能证明引发猝死的原因在重疾保障范围内且达到理赔标准也可赔付;意外险一般不赔付猝死,除非明确包含猝死保障条款。
2.用工猝死:主要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在工作中猝死,满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情形,可认定为工伤,从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4212363.png


三、赔付条件
1.保险中猝死:
被保险人需在保险期间内发生猝死事件,且猝死事件需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等条件。同时,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证明、死亡证明等,以证明符合保险条款中对猝死的定义和赔付要求。

2.用工猝死:需提供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工作场所的监控录像、事故责任认定等能证明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因工作相关原因导致突发疾病死亡或在 48 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证据,从而认定为工伤,进而获得相应赔偿。

四、赔偿主体和资金来源
1.保险中猝死:
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赔偿资金来源于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
2.用工猝死: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由社保部门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进行赔偿。

五、赔偿标准
1.保险中猝死:
赔偿标准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执行,通常包括死亡赔偿金(按约定保额赔偿)、丧葬费用(按当地殡葬行业收费标准或约定金额赔偿)、抚恤金(根据家庭情况等确定)等。不同保险产品的保额设定和赔偿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2.用工猝死: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补助金(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 倍)、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 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 30%,孤寡老人或孤儿在此基础上增加 10%,但总和不超过工亡职工生前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您未登录,无法评论! 立即登录
客服二维码
企财保险专业答疑
群号:17764833013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企财保险专业答疑 公益援助

找保险公司、找保险方案···
群号: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收集 · 全部同类产品
收集 · 全部同类产品
筛选 · 最优方案
筛选 · 最优方案
价格· 最优价格方案
价格· 最优价格方案
100元
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直接咨询 ->
点击二维码可复制群号
Top